品牌商家
參與比例為1/4
這給策劃、運營都帶來了很大壓力。“我們壓力很大,主要來自于對服務要求標準的提升。”徐雷向記者說道。提起“618”徐雷內心充滿感情,他是09、10年京東“618”的負責人,時隔兩年后,他再次成為活動的總策劃。一切照舊,只是面對的用戶量翻了近10倍。
“09年的時候用戶不是太多,大概為1000-2000萬。”徐雷感慨道。但在今年4月23日,京東宣布其用戶突破了1億。“那時候促銷是單天,現在是一個月。”自2009年以后,每年6月份都會成為京東的“店慶月”。
正因如此,徐雷的策劃方案更新了7-8次,持續時間為2個月。“最后一次會在下周5月29日前。”今年3月底“春雷行動”結束后,京東的市場、公關、采銷等體系便啟動了618前期準備工作。
但徐雷表示,“618”給他帶來最大的改變并不只是這些。“以前京東618的時候更多是京東自己在做,今年則是有很多優質的品牌商、供應商一起在做。”一個月前,京東對品牌供應商進行統計,數量約為40000家,而參與本次“618”活動的商家超過了10000家。其中既有三星、諾基亞、戴爾、寶潔、歐萊雅、雅培等國際性大牌,也不乏像華為、中興、TCL、恒源祥這樣的國內優質品牌。截止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供應商希望參與進來,今年京東618的促銷力度確實是非常值得期待。
供應環節
年后已開始準備
整個供應鏈中,京東并不是第一環,因此供應商的準備工作必須更早。“許多供應商年后就開始準備了。”徐雷告訴記者,京東本次活動的供應商分為幾類。
“有的是專供6月份的,但占比很少,提前一個月談也可以。但絕大部分都是整年的供貨,比如數碼、IT。我們必須做全年規劃,因為供應商必須提前做準備,包括:已上市的2-3個月的產品,要做什么樣的促銷?新品是否參與促銷?參與形式是什么?所以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在店慶月的時候保持一個可持續性的銷售。
然而,提前時間太長,商品的采銷入庫也是一大難點。京東的數據部門需要做提前做銷售預算,簡單的說,從用戶點擊京東一級頁面、二級頁面再到三級頁面,每個頁面的流量都是不一樣的,從流量轉化為購買的轉化率也不一樣。京東會將這些數據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建立更準確的數學模型,對每日的訂單量進行測算。
“訂單預測每周會更新一次,并把它們傳送給京東的倉儲配送人員及客戶中心。”徐雷表示,在5月26日前,所有參與今年“618”的自營商品都入庫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