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建造北京故宮的巨石是從70公里之外的采石場搬運而來的。
中美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揭曉了建造北京故宮的巨石是如何搬運70公里的——15世紀中國明代工人利用道路冰面潑水作為潤滑劑,有效地實現(xiàn)巨石搬運。
北京故宮使用的巨石據(jù)說多達數(shù)萬塊,其中最大一塊是擺放在保和殿后面的、上面雕九條游龍的重約300噸的大石雕。明代的文獻記載表明,車輛和旱船在建造紫禁城運輸大石過程中都曾被使用過。不過直到16世紀末的車輛只能運輸最重約95噸的東西,所以百噸以上的巨石可能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運輸。
最新研究認為,工人在人造路徑上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便于冬季抽取井水傾倒在冰面上。600年前中國北京的冬季氣溫較低,足以在道路上結(jié)成冰,但是寒冰并不能成為良好潤滑層,在冰層上傾倒足夠的熱水,才能幫助工人更容易在道路上滑動雪橇。
工程師計算顯示,在不使用熱水的冰面上,一塊重123噸、9.3米長的巨石需要338人拉動,但是使用熱水潤滑冰面道路,僅需要46人便能將同樣重量的巨石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