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不再只是關心選手的成績
2012年倫敦奧運會之后,但凡是葉詩文參加的國內游泳比賽,“小葉子的姐姐團”一定會親臨現場,“我們關注小葉子的比賽成績,更關注她在成長中的每一點變化。”井女士表示,“‘姐姐團’里的每個人,都像姐姐對妹妹那樣去關心小葉子。”
“我以前追星,看體育比賽,更像是看熱鬧,很少關注運動員除了比賽成績之外的另一面。我后來才知道,運動員真正打動人的地方并不是運動成績。”井女士表示,“全國這么多的‘姐姐們’能夠走到一起支持小葉子,基本上都是因為倫敦奧運會上小葉子面對外國媒體質疑時的那分鎮定。她當時才16歲,被外國記者那么刁難,真讓人心疼。”
如果不是奧運會奪冠,葉詩文可能不會引起那么多人的關注,但真正打動觀眾,讓他們成為葉詩文忠實擁躉的,卻是葉詩文的堅毅精神。
“因為被小葉子感動,所以才會關注她生活、訓練、比賽中的點點滴滴。對葉詩文了解得越多,就越喜歡這個小姑娘。”井女士表示,“我們這些粉絲也會相互討論,在我們16歲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我們能克服那么多困難去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嗎?我想說的是,我們因為喜歡葉詩文,付出了很多時間和心血,但我們得到的內心感動也很多,這些感動也影響著我們自己的生活。所以,當葉詩文在比賽中遭遇失利時,我們一點也不在乎她的成績怎樣,我們喜歡的是她這個人,不是她的運動成績。”
至于孫楊,當他因為談戀愛遭到教練朱志根斥責,發生了師徒矛盾時,人們既關注這顆中國泳壇的頭號明星能否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也在探討如何讓運動員擁有合理的個人空間,因為中國運動隊傳統的集體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本屆全運會上,山東賽艇隊隊員高秋秋在奪取金牌后,獲知父親已經過世兩個月,她的“要父親不要金牌”這句話感動了很多網友。而奧運冠軍陳一冰在微博中描述的遭天津體操隊冷遇的凄涼處境,也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運動員的存在只是為了奪取比賽成績嗎?媒體、觀眾和粉絲們已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