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月14日評論版頭條:今年,在政府推出對限售股征收交易所得稅之后,元月8日政府又同意在適當時候在國內股市進行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試運行。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的推出,會對中國股市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盡管市場評價不一,但是這些金融產品的推出及相應市場的創立,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決不可低估,它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將面臨著重要的變革。國內股市向成熟市場又邁出重要的一步。
首先,從今年政府陸續出臺關于股市的政策來看,政府做多股市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因為,2008年國內股市大幅下跌,不僅讓國內居民的資產大幅縮水,而且也讓政府看到股市的不景氣或衰退對經濟發展的不利。200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突然下行,不僅有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導致整個世界經濟衰退的因素,也有人民幣快速升值讓國內出口貿易額突然快速下降的原因,又與國內股市急劇下跌導致股市融資功能喪失及市場信心喪失有關。
因此,如何保證國內股市的持續上行,既是恢復股市功能的重要方面,也是確立國內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信心的重要方面。所以,2009年股市快速恢復、股市上行、融資重啟,對2009年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乘此東風,如何保證國內股市在2010年國內股市的持續上行,仍然是保證今年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方面。因此,股市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及股市創新則成了保證國內股市發展的最為重要方面。這就是為什么在短短的時間時,政府一直在出臺保證股市做多的政策所在??梢哉f,在今年,政府還會推出更多有利于國內股市發展的政策。這才是融資融券和股脂期貨的推出最為重要的政策信號所在。
其次,從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推出的政策效應來看,盡管其產品及市場出臺對股市的上行是中性的,但是從其他國家市場的經驗來看,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政策的推出,對股市發展利大于弊,也是現代證券市場成熟重要方面。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盡管對股市上行并非是單向的,它將改變以往國內股市單邊做多才可贏利的方式,但這不是最為重要的方面。因為這些產品推出及股指期貨市場的確立,對整個中國股市投資理念及策略、投資運作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往中國的股市與國際證券市場的最大差別,就在于沒有杠桿化或杠桿率極低。投資者基本上是用自己的錢在投資。在以往的股市中,投資者融資渠道有限、投資方向單邊、投資規模不足,從而使得整個股市交易活躍程度有限,市場規模無法做大。投資者更注重的是打聽內幕消息及人為操縱股市,而不是注意對市場形勢的分析與判斷及關注上市公司業績。
國內醞釀了近5年之久的融資融券的推出,可完全改變以往股市僅是用自己錢進入股市的方式。投資者預期股市會向好時,可以從市場融集更多的資金增加股票購入;如投資者預期到市場風險較大時,就可以借股票沽空,然后等股票下跌時再購回。正是有這樣的做多與沽空機制,一些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想對股市完全操縱就不是那樣容易了。國內股市之所以一直不能融入國際市場,主要是奉行沒有沽空的單邊市。今年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對國內股市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未來國內股市的投資理念、運作方式、投資者在市場的贏利模式等方面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當然,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既可活躍市場、讓投資者規避風險,同樣,這兩種工具都是股市信用擴張的一種方式。如果股市的信用擴張在限定條件下(如監管有效),這種信用擴張對活躍市場是意義重大的。但是,如果這種信用擴張過度,或不能夠在有效監管下進行,這些信用工具能夠通過過度杠桿化放大風險,甚至于無限放大風險,特別是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比散戶還散戶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對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信用擴張,必須制度規則在前,有效監管在前。這些都是保證其能夠順利運行的關鍵。
好在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是在我們避過了金融海嘯的沖擊和累積了相當寶貴的經驗后進行,這也為其推出并順利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個背景下,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對市場是有利的,政府也有信心做好這個市場。在這樣條件下,隨著國內股市向好及國際化,香港股市也能從中得益,全世界的基金及“熱錢”也會借助香港市場進入國內證券市場。這些都能夠對國內股市及香港股市的發展提供動力和增添活力。正是這意義上說,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對國內證券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讓整個中國股市面臨巨大的變革。
英文原文請見:http://www.yuzhongnet.com/cndy/2010-01/14/content_9317003.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易憲容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