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A照片顯示火星南極隕石坑壁在1999年到2005年間新形成的溝槽沉積物。

淺色的沉積物彩色照片。
***擁有生命存在環境?
在NASA以往火星探測任務中,“找水”一直是一條中心戰略,因為液態水的存在是火星曾經存在生命或適宜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火星表面存在看起來像被水侵蝕的海岸線,因此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的火星水道縱橫交錯,水源豐富。而在火星北極此前也已經發現了冰層。因此,此前的研究重點一直集中在遠古火星和火星北極。這次的發現不僅首次找到液態水流經火星表面的證據,而且把科學家的注意力引向了火星表面的近期活動。
如果這一發現最終得到證實,那么火星適宜生命存在的所有要素都已齊備,即液態水和穩定熱源。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空間生物學家布魯斯?賈科斯基說:“這突現了在火星上尋找生命的重要性,無論是過去存在的,還是現在存在的。這是我們相信生命在此存在的另一個理由。”
***人類外星探水之路
·土衛六首次發現甲烷湖群
2006年7月22日,“卡西尼”號太空船近距離飛越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時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其北極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甲烷等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湖群,湖群包括12個大小不等的湖,寬度在10公里到100公里之間。其中有些還流動著液態物質,很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土衛二南極“噴泉”奇景
2006年3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志發表一份研究報告說,“卡西尼”號飛船2005年2月、3月和7月三次飛越了土衛二上空,第三次距離其表面僅168公里的位置飛越了南極上方,拍攝到了這一地區的高清晰照片。分析發現,土衛二南極地區有一系列大小不同的裂縫和噴口,冰屑、水蒸氣和塵粒從中噴出,形成了圍繞衛星南極表面的環形羽毛狀“軌跡”,其高度達100公里到500公里。
科學家認為,噴發物來自接近地表的地下水庫,水上面可能覆蓋著一層薄冰。在溫度為零攝氏度、壓力為612帕斯卡時,水的固、液、氣三態可以維持平衡,但如果覆蓋的冰層出現裂縫,蒸氣就會一邊噴發一邊迅速凝固為冰屑的狀況。
·火星探水發現
2004年6月,NASA宣布,“勇氣”號在火星“古謝夫環形山”區域新挖出了一條溝,并通過對溝中土壤進行分析,發現了濃縮鹽,這種鹽可能是水在土壤中蒸發后的沉淀物。
2004年3月23日,NASA科學家根據“機遇”號傳回的探測結果判斷,火星“梅里迪亞尼平原”的巖石部分表面可能曾被咸海所覆蓋。
·2002年3月,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宣布,“火星奧德賽”號飛船發現,火星表面附近有巨大的冰層,含有塵埃、泥土和碎石,覆蓋火星表面達3英尺(約90厘米)之厚。盡管這些冰層只覆蓋了很少的火星表面,范圍卻從冰冷的火星南極綿延至南半球緯度60度處。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火星表面發現基本的化學元素存在,并為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的說法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支持。
(麥麥/環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