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拯救對象?
美國政府20日公布的救援計劃草案全長不足3頁,雖然旨在挽救金融業,但關于何種類型或哪家機構有資格得到救助語焉不詳。
這份草案授權財政部購買與房屋抵押貸款相關的任何金融產品,包括“住房、商業抵押貸款和任何證券、債務,或者其他以此類抵押貸款為依據或相關聯的金融產品”。之后不久,美政府又發布了一份“更新版”草案,擴大了金融救援范圍,授權財政部可以購買任何“其他資產”,只要確認這是“有效穩定金融市場的必要”舉措。
美國政府希望,這項昂貴的救援計劃能夠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增強美國金融機構應對次貸危機的“抵抗力”,從而恢復市場信心并穩定金融市場。但至于究竟哪些金融機構有資格享受這類金融救援,救援計劃草案并未提及。
經過層層演變之后,美國市場上與次貸相關的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對此美國財政部既難以抉擇又不可能全面覆蓋。
《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政府可能聘請專業機構出謀劃策,就哪些次貸產品值得購買、如何購買以及何時出手等問題向財政部提供咨詢意見。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實際操作或許要困難得多。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道格拉斯·埃爾門多夫認為,當選擇購買哪種金融產品以及購買多少時,美國財政部實際上考慮的是拯救哪家金融機構并給予其多少幫助。
“購買哪種金融產品?買多少?這決定了究竟幫助誰,”他說。“如果這由投資經理的決定,那只要精明的投資經理即可,但這涉及到7000億美元……滋生不公和弄權的可能性極大。”
多少錢才算夠?
美國政府為這次金融救援行動開價7000億美元,但并未交代這個數字從何而來,也沒有說明救援不同金融機構將分別花多少錢。
次貸危機起源于美國住房抵押次級貸款市場的不良債務,最終發展成重挫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因為由次貸衍生出的各種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又彼此關聯,涉及金融業不少層面,影響廣泛。
與次貸相關的金融產品在出售之前經過多次組合并分割,其真實價格往往難以估算,投資同一種產品在不同時期得到回報懸殊巨大。例如,如果美國房屋價格下跌10%,投資某種證券即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一旦房價繼續下跌15%,這種證券產品則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正是因為次貸金融產品復雜多樣,美國財政部如果實施金融救援將面臨定價難題。如果財政部按照當前市場價格收購次貸產品,各金融機構未必樂于出售,否則這些“問題資產”不至于積壓至今。
在以公布的計劃草案中,美國財政部提到有關定價問題將“在可能的情況下遵從市場機制,例如反向拍賣”。所謂反向拍賣,指組織組織相關金融產品拍賣會,財政部負責以最低出價兜底。
然而,這種操作方式是否可行仍有待證明。美國咨詢公司ICAP分析師盧·克蘭德爾說:“只有當一群出價人競拍一組可互換的資產時,拍賣才行得通。”但如今的情況卻大不相同,競拍者似乎只有美國政府,而待售商品是毫不同類的各種金融產品。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這項計劃的最大問題在于,那些最應該遭淘汰的金融機構可能因此得救。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學者道格·埃爾門多夫說:“那些沒涉及此類債務或者為擺脫次貸危機在今年早些時候減價出售此類債務的銀行不會從這項計劃中直接受益”,而那些沒有規避風險意識、仍然大量持有垃圾債券的銀行卻可能得到救助。
如果這項金融救援計劃付諸實踐,美國的財政赤字將大幅飆升。美國政府此前預計,明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創下482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美聯社報道認為,加上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美國的財政赤字突破1萬億美元不成問題。(來源:新華網 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