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宙斯盾”集結中國周邊
記者:今年4月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重新確定了其2007年的營業額目標在403.5~413.5億美元之間,這其中包括臺灣想要的F-16C/D戰機嗎?
宋曉軍:可能并沒有把F-16C/D戰機算進去,但是這個營業額目標與美國及其盟國加快在中國周邊部署海上彈道導彈攔截系統有關。目前,全球服役與在建的“宙斯盾”艦有100多艘,其中美國有84艘,日本有8艘,韓國3艘,澳大利亞3艘,西班牙6艘,挪威5艘(部分在建)。其中70%都將部署在中國的周邊。
記者:這其中美國的軍火公司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宋曉軍: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11月,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向印度海軍提出了一個建議,要向印海軍出售3套“宙斯盾”系統。現在,印度海軍正在研究“宙斯盾”如何與其“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以及彈道導彈聯合使用的可行性。
除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宙斯盾”艦還主要惠及雷神、波音、諾思羅普-格魯曼和通用動力等美國軍火公司。雷神、波音在電子設備和導彈上會拿到大量訂單,而后兩者則是“宙斯盾”艦的制造商。
實際上,美國軍火公司在冷戰后經過一系列并購之后,一方面增加了對軍品的依賴性——除了波音以外其他大公司對軍品的依賴程度都高于50%,有的甚至達到了80%以上;另一方面,這種并購造成了美國軍火公司的高度壟斷性,因此他們與國防部的談判能力、院外活動能力以及操縱媒體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我們注意到,在最近美國各種版本的“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導彈”一詞的出現率也是極高的,這其中不排除軍火公司的幕后推動。只要這些公司能在海上導彈防御系統中撈到好處,他們就一定會炒“中國威脅論”,把中國作為“圍堵”的對象。事實上,目前針對中國的海上導彈防御系統計劃正在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