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碩士競聘賣豬肉工作

一名參加應聘的研究生在推銷豬肉
記者昨日從中大、華工等就業網站了解到,畢業班第一學期即將結束,但已經拿到初步意向合同的學生只是少數。近日一企業原計劃用年薪10萬元招聘15名賣豬肉的員工,最后竟然有包括香港科技大學、中大、華工在內的1500名研究生投送簡歷,讓企業招聘人員感嘆今年真是招賢納士的好時機。
小盧(化名)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應屆畢業的研究生,專攻西方經濟學。“眼見研二第一學期就快過去了,但是招聘企業少得可憐。”
形勢嚴峻,小盧開始在網上“海投”,在短時間投出去的80多份簡歷中,有回應電話的不過十幾個,其中一個就是招聘“豬肉佬”的企業。“當初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想不到有了回應。”
面試官桌面簡歷一大疊
小盧說,但更加想不到的還在后頭,面試的時候發現,面試官桌面上堆著厚厚一疊簡歷,其中大部分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的應屆研究生。事后他才知道,企業收到的紙質簡歷有1300多份,此外還有200多名應聘者是網絡投遞的。
在殘酷的競爭中,“豬肉佬”可不是隨便可當的。小盧告訴記者,應聘過程要經歷四關。第一關是3分鐘的自我介紹,1500人中,1140人倒下了。
第二關是舌戰群儒,企業的十多個高層圍成一圈,讓小盧舌戰群儒。“我們無所不談,他們要看我的知識面、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一圈下來,又有250多人被淘汰了。”
接下來是“豬肉佬”為期三天的實習期,眾多學子被分派到廣州多個檔口賣豬肉。小盧告訴記者,第一天是觀察市場,第二天負責宣傳,第三天就直接成為店長。對于學生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狹小的檔口,與想象中的白領辦公場所截然不同;舉起宣傳牌時,一絲害羞感涌上心頭;路過市民“呢幫后生仔,行來行去搞搞震”的言語讓人不解;但很快“清蒸排骨,蒸蒸日上”、“紅燒排骨,紅紅火火”等口號便喊了起來。
企業董事長也稱想不到
昨日是小盧做“豬肉佬”的第三天,記者在中山八路一商場看見,小盧不時熱情地向顧客介紹展品。遇到豬肝出血水了,小盧還利索地把血水擦去。
與小盧一樣想不到的還有招聘企業的董事長陳先生,他說,“去年企業計劃招10位研究生,結果只招到5位。今年原計劃招15位,卻引來1500人來應聘。今年真是招賢納士的好時機,因此公司決定擴招研究生至30人。”
記者了解到,金融風暴給大多數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但對一些免疫力強的企業,也許是個進行人才儲備的機會,目前很多企業不但不減員,反而逆勢招聘人才。
各方聲音
學生:賣豬肉與賣電腦、賣藥沒區別
賣豬肉與自己研究生的身份落差很大,他們能接受嗎?當記者問幾位應聘者時,大部分能淡然處之。來自華工的小陳說,“賣豬肉的老板還是本科北大、研究生清華的呢。何況年薪8萬元至10萬元在目前世道下確實誘人。我看不出賣豬肉與賣電腦、賣藥有什么區別。”小盧也說,他回去還要好好準備第四關,把做“豬肉佬”的觀察寫成2500字以上的總結,如果企業給Offer,他會毫不猶豫答應的。
但記者也了解到,有不少人因為“賣豬肉”的職業身份問題選擇放棄。第一輪面試后很多有潛質的應聘者在第二輪時選擇退出。據了解,他們寧愿去收入只有4萬元~5萬元的單位,選擇放棄的原因是承受不了來自家人、同學等的壓力。
專家:可先就業再擇業
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博士諶新民表示,并不贊同研究生直接去賣豬肉,這樣會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但是研究生用自己所學去研究賣豬肉是可取的。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呼吁他們放下身段,擴寬就業渠道,這樣才能緩解就業壓力。大學生應該樹立先就業再擇業,騎驢找馬的新就業觀。
(來源:新華網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