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10日評論版頭條:最近,有央行副行長易綱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獨有偶,英國也有研究報告指出,按照當前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中國經濟可在9年內超過美國,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于言論與報告,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世界各媒體密切報道與關注。有媒體認為,中國的GDP不準確或高估,因此,這些言論不要把它太當真;也有媒體認為以中國經濟前30年的增長速度及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態勢,中國經濟林立于世界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同時,也有許多海內外媒體問我,對于這個問題我是如何看的?我在回答他們時說,對于中國是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在9年后超過美國,其實這個問題并非多少重要。首先,中國GDP到底有多高,有沒有高估或虛報,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如果以近30年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以現行的人民幣匯率來看中國經濟總量,達到現在這樣的一個總量水平根本不是問題。盡管其中會有虛報的省份,但對于哪些經濟發達的省份來說,其GDP增長不僅沒有虛報反之會隱報其增長數。沿海一個廣東省,其GDP相當于內地十幾個省的GDP的總和。如果沿海發達經濟省份GDP隱報,那么內地有省份的GDP虛報一些對全國GDP總量真實性不會造成多少影響。因此,就當前中國經濟情況來說,中國實際GDP總量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總量差距不會太大。對中國GDP的真實性不需要太多的懷疑。
其次,中國GDP總量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人均GDP與歐美國家相差太遠。當前中國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不足日本美國的十分之一,不足法國英國六分之一,而且中國人均GDP要達到這些國家水平還有遙遠路要走。而且不僅中國人均GDP低,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下游水平,而且中國GDP增長質量同樣與歐美發達國家是不可比較的。因此,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建立在兩條腳的基礎上,一是出口,二是房地產。當前出口增長不僅把中國經濟帶向國際市場,讓中國經濟分享到上一輪經濟增長成果,也從各個方面增強了中國經濟體質。這個方面未來會進一步發展;但房地產快速增長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是建立在土地資源粗放型經營、房地產投機炒作、房價快速飚升、房地產泡沫吹大的基礎上。而這種GDP增長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嚴重負面因素。如果這種以房地產GDP增長不調整,將嚴重影響未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還好,中央政府對國內房地產泡沫有所認識與警覺,并出臺國十條在調整。如果這一輪房地產國十條能夠真正落實,讓房地產市場由投資為主導的市場轉移成為消費為主導的市場,這不僅會改變當前中國GDP增長質量不高的問題,也降低了國家潛在金融風險。
第三,中國GDP質量問題還表現在中國經濟存在著幾個巨大不平衡上。比如城鄉經濟嚴重不平衡,可以說,中國30年的經濟改革雖然取得巨大成績,但是城市與農村之間這種二元經濟結構不僅沒有改善,反之兩者之間的差距還在擴大,農村經濟、農民收入等在整個國家經濟中比重越來越小。如果城鄉之間這種二元經濟結構不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國GDP總量最大,農民居民所分享到成果也是十分有限。二是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就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來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開始接近發達經濟國家的程度,但是內地不少省份則落后十幾二十年,盡管是中國中部地區,其經濟落后程度也是如此,越是往內地其落后程度就越大。由于中國經濟這種區域性不平衡,國內各省市GDP增長幅度可以同樣高,但是其質量會差別很大。三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還表現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嚴重懸殊。由于中國經濟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經濟,在這種轉軌的過程中,政府對經濟干預與作用無所不在。在這種情況下,居民收入分配往往會與個人與權力遠近為其重要依據,與政府權力越遠,其獲得的財富也就越少。這樣,高速的經濟增長就可能讓其財富為少數人所占有,從而引起整個社會嚴重財富分配不公。可以說,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中國GDP增長之質量,也容易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增加困難。如果說,這種經濟增長不平衡不改善,中國GDP增長總量最高,其意義也是不大的。
所以,對中國經濟實力,我們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更不能以GDP總量來說明中國經濟實力水平,其實無論是中國人均GDP還是GDP的質量來看,中國經濟實力都處于發展中國家水平,中國經濟要努力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中國人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與問題,這樣才能讓國人更多努力工作,才能讓國人創造中華民族一個又一個輝煌。否則,中國只要發生一次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就可能讓中國經濟倒退幾十年!
英文原文請見:
http://www.yuzhongnet.com/cndy/2010-08/10/content_11126003.htm。特別說明:因中英文寫作風格不同,中文稿件與英文原文不完全對應。(作者 易憲容 編輯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