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7月6日至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訪問俄羅斯,這將是奧巴馬首次以總統身份訪問莫斯科,也是俄美兩國元首近年來最重要的一次峰會。
由于前蘇聯時期簽署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將到期,而俄美間由于格魯吉亞事件和北約東擴關系一度緊張,俄方某些實力派人物曾多次或明或暗拿此條約說事,加上俄羅斯國力因石油收益一度上升勢頭明顯,俄國領導人的大國情結也溢于言表,“重建大海軍”、“確保俄羅斯利益線”、“北冰洋海底插旗”,以及“盧布國際貨幣”和“油氣大棒”等接連拋出,而美國前布什政府也以北約東擴和部署導彈防御計劃針鋒相對,毫不妥協,一時間劍拔弩張,令人仿佛嗅到一絲冷戰的氣息。
奧巴馬上臺后作出將“重啟”俄美關系的承諾,表現出遠比布什政府柔軟的言語和姿態,而俄方梅德韋杰夫-普京“雙駕馬車”雖時軟時硬,乍分乍合,態度撲朔迷離,但就在奧巴馬到訪前夕,俄方傳出消息,將在此次會晤中和奧巴馬簽署協議,允許美國通過俄羅斯領空每天向阿富汗運送10余架次的軍用物資,表現出愿意與美國合作的善意。正因這些積極姿態,一些國際觀察家對此番美俄高峰握手充滿期待。
然而握手固然可以充滿熱情和象征意味,但兩個巨人的腳步卻不會因握手而稍有移動。
對于美國和奧巴馬政府而言,俄美關系必須改善,美國在許多方面也需要與俄羅斯合作,但北約東擴是美國的基本利益所在,美元地位也是美國的核心價值,這些都不可能被接受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更不用說稍作讓步。
對于俄方同樣如此。確保“俄羅斯生命線”,抵御西方勢力向東歐和前蘇聯腹地的滲透,在克里姆林宮看來,是攸關俄羅斯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問題,同樣是不容讓步,不可商量的,這從峰會前俄軍在俄格邊界高調舉行的軍演便可見一斑。
當然,在有些問題上是會看到妥協的姿態的,如《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雙方不但會彼此妥協,而且會抓住這些妥協大展“合作”姿態。但事實上,在戰略武器削減和控制方面,俄美這兩個最大的核國家利益相同,保持龐大核武庫,或重啟核軍備競賽,不論對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美國,還是對剛剛因油價上升恢復一點元氣,又因全球經濟衰退而再遭打擊的俄羅斯,都是難以承受的。可以說,在核軍備控制方面妥協,和在北約東擴等方面不妥協一樣,都是美俄堅持底線的具體表現。
峰會前夕,俄美曾就所謂“奧巴馬分化梅德韋杰夫-普京”產生齟齬,雖然并未鬧大,卻也隱現俄羅斯“雙駕馬車”體系面對國際社會時可能出現的尷尬。好在就美國政體而言,奧巴馬的總統實際上身兼總統、總理二職,善于在外交姿態上做柔軟表現的他,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特殊優勢,將這一頁輕輕揭過。
必須看到,由于國際形勢的劇變,俄美關系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已遠不及當年冷戰時期的地位,俄美領導人再不能如雅爾塔或戴維營會晤時那樣,指點江山,將全球政治、經濟利益如切蛋糕般私相授受,如果說對于俄羅斯人而言,這樣的峰會意義仍是最大的,且可讓他們感受一絲昔日超級大國的余威,而對于美國人而言,峰會當然還是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峰會還有,如今美國需要跟更多的國際勢力打交道,才能“搞定”這個世界了。
(作者: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