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交通跟國內(nèi)有很大差別。
美國相比很多國家來說是地大物博,公路兩邊總可以看到很多空閑的荒地,于是很多州政府就花大氣力來修建公路。加州的公路面積占到了加州總面積的四分之一,這個數(shù)字真是讓人很感慨。
美國的車道很寬,卡車行走在車道里左右兩邊還能有很大的富裕空間,這比國內(nèi)窄窄的車道讓人感覺安全多了。而且每條公路基本都是十車道,左右各五條,寬敞不易堵車,發(fā)生事故時也不會導致水泄不通。一般在行車高峰期的時候,車速仍然能達到120公里/小時,真是不可思議。我記得每次走八達嶺高速,車流稍微大一點,車速馬上降到30公里/小時,汗。
美國公路很人性化的一點是設了’carpool’。在馬路的最左邊,有一條車道是給車里人數(shù)2個或者2個以上的車預留的,鼓勵人們拼車出行。即使是在車流量極大、車速很緩慢的情況下,左邊的車道依然能夠暢通行使,而不見其它車道的車擠進那條車道。有一位給我們開車的師傅曾經(jīng)指著巡邏的高速道路警察說:“美國人遵守交規(guī),都是被罰出來的。”我不禁失笑,原來人性都一樣啊。不過,罰出來也是好的,君不見北京的攝像頭極多,仍然有那么多違章么?是哪里設置的不合理吧?
在美國的洲際公路上行駛,一路竟然沒有看到任何廣告。一問之下,才知道是為了避免吸引駕駛員注意力、降低交通事故而做的努力。對生命的關(guān)懷高于對利益的追求,這是很溫暖人心的一個舉動。
其實,最讓我感慨的,是美國的公路收費。美國的高速現(xiàn)在叫做freeway,不收費。收費的很少,除非是某個非常重要的橋梁,或是某個城市的入城費,但是也可以繞過去,因為美國的公路像蜘蛛網(wǎng),四通八達,即使繞路的話,也頂多多花十分鐘左右。有時候,收費站起到調(diào)節(jié)交通的作用,車流量大的時候收費會比平時高出一部分,這樣會使得部分人自動駛離該路段。其實,4美金左右的公路收費,并不會讓普通人感覺到很大壓力。相比國內(nèi)。600公里的高速,收費大致在300塊人民幣(45美金)左右,這種收費比率讓美國人感到非常吃驚。
希望我們交的養(yǎng)路費和高速公路費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盡快被應用于道路建設和道路維護,真正回饋于社會和人民。
(中國日本網(wǎng)劉艷艷 編輯:蔡姍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