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其中:機會主義的成功不可復制
當中國市場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絕大部分中國商人不懂得“營銷”這個詞的含義,他們懂得的是“買賣”。買賣的基本原則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牟其中深諳此道。
當然,牟其中比一般商人更精明,更有眼光,更能抓住市場開放初期大量的市場機會。在這個時候,誰能抓住機會,誰就意味著勝利。
當然,歷經牢獄之煉的牟其中更大膽,更有豪氣,也更有政治意識。正是憑借對市場機會的捕捉以及精明和英雄般的膽識,牟其中打了一場經典戰役,他用日用品換回四架俄制TU-154噴氣客機。
無論怎樣看,牟其中當時的成功在中國當代商業史上都是偉大的一筆。正是這偉大的一筆,深深地刺激了當時的中國商人。之所以稱他們為商人,是因為他們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做企業管理,不是實實在在地做好市場營銷工作,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尋找市場機會,不斷地捕捉這種市場機會,并努力使其變成人民幣。因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機會確實是太多了。
趨利作為商人的天性,在當時自然要尋找這種比老老實實做企業管理賺錢來得快的機會,這也是中國人長期壓抑于心的暴富心理的一次集體爆發。
但是,機會不會永遠都是存在的。在捕捉到機會成功之后,跟進者們蜂擁而上,不善于也不安心的民營企業家們無法保持在這領域的持續優勢。于是,多元化成為了眾多中國民營企業的必然選擇。
當時的南德經濟集團,除了進口飛機外,還涉及衛星發射、航海、鐵路運輸、高速公路建設、水電站建設等。
但是,每一次機會主義的成功,都是無法復制的,因為這種成功的唯一優勢,在于先知,這個優勢在成功的那一天起,就意味著喪失。于是,民營企業家們要不斷地使自己成為先知。
然而,機會主義成功的不可復制,使得決策的成本大為增加,何況,即使他們曾經的偶像牟其中,也是人而不是神。在第一桶金輕易得來導致的頭腦膨脹之下,決策更是充滿隨意性,失誤頻頻。在這種情形下,企業業績不斷下滑。
于是,當中國經濟環境開始越來越完善,市場機會點越來越不容易發覺,企業的競爭更多地是通過戰略、管理來體現時,牟其中退出歷史,似乎是一種必然。當然,這跟他是否犯罪并無關系。